提醒您,口袋證券不會推薦飆股、也不會有專員要求投資人將款項劃撥或匯款到特定帳戶、更不會有專員直接向投資人收款,如有前述狀況均屬詐騙手法,請您不予理會且勿點選不明連結,以免遭受損害!
若有疑問,請直接與本公司確認,或撥打內政部警政署165反詐騙諮詢專線。
官方網站 請務必確認您所瀏覽的網站是否為本公司官方網站:口袋證券官網
官方交易平台 請確保您所使用的下單軟體為本公司官方交易平台,了解更多資訊並下載官方App:
官方社群媒體 請使用以下連結確認您所關注的是否為口袋證券官方帳號:
把握24小時內黃金處理時間,告知165專線人員匯出、匯入帳號、金額、時間及地點。
口袋證券不會發送郵件、簡訊或以電話、LINE、社群媒體管道方式,邀請投資人加入群組以獲得飆股、明牌等資訊,並要求投資人將款項劃撥或匯款到特定帳戶
※ 於警局報案時,請保留「受理案件證明單」
金管會證期局檢舉電話:(02)8773-4136
證券期貨反詐騙諮詢專線:(02)2737-3434
口袋證券反詐騙專線:0809-089-001
〔記者王冠仁/台北報導〕7旬何姓老婦透過通訊軟體,輾轉加入1個投資群組,她沒有發現這是詐騙集團的陷阱,還以為遇上投資的黃金機會,還依對方所說跑去銀行打算提領150萬元要交給車手;她領錢時,謹記對方說這是「內線交易」,因此謊稱領錢是要用來裝潢房子。幸虧警方及時趕到現場,揭穿詐騙集團的謊言,她這才發現自己上當。
北市警大同分局今天公布這組詐騙集團的話術,同時也呼籲民眾,詐騙集團常假藉「高報酬」或「高獲利」為誘因,誘導民眾匯款或提領現金進行不明投資,這是詐騙集團慣用話術,應保持冷靜、多方查證,並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110向警方諮詢,共同防詐阻騙,以免受騙上當。
警方調查,住在台北市大同區的77歲何姓老婦,透過社群網站、手機通訊軟體,輾轉加入1個投資群組。群組中的理財老師每天吹噓自己大賺特賺,還說有投資的特殊管道可以穩賺不賠,她心癢難耐。
不久後,何詢問如何投資,對方謊稱有內線交易的管道,能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買進股票再高價賣出;對方還騙說,因為是內線交易,帳面上不能夠有金流,必須去領錢交給「理財專員」儲值,領錢時也不能說是要用來投資。
何事後跑到住家附近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承德分行打算提領150萬元,行員詢問她領錢用途,她謊稱是要用來裝潢房子,但行員再問裝潢時間、範圍及相關細節,她卻說不出來,行員通報警方。
轄區建成派出所警員許加璋、葉家宏趕到現場,員警耐心勸說,她最終才說出實情。員警一聽發現她落入詐騙集團假投資陷阱,立刻援引相關詐騙案例再次勸說,她這才相信自己受騙,打消取款念頭。
☆自由時報電子報提醒您,防詐騙專線︰165,報案專線︰110☆
更多資訊
刑事局今(19)日召開記者會,公布「165打詐儀錶板」最新統計數據,並宣布增設「最新詐騙廣告態樣」專區,協助民眾及時掌握最新詐騙手法並提升防範意識。近來詐騙廣告樣態已不再侷限於「高獲利、穩賺不賠」等字眼,常以司機招募、親子活動、夏令營、植物交流、素食推廣等生活化名義包裝,誤導民眾認為是單純工作或興趣活動,實際上是引導加入特定LINE群組,進一步進行投資詐騙、竊取個資與金融帳戶資訊,甚至招募成為詐騙車手。民眾需切記不要將帳戶及個資提供與陌生人或網站。
依據「165打詐儀錶板」最新統計,114年7月全國平均每日受理詐騙案件530件、財損新臺幣(下同)2億7,551萬餘元,較113年8月(685件、4億4,609萬餘元)分別下降23%與38%。其中,假投資詐騙降幅最為顯著,7月平均每日87件、財損1億3,779萬餘元,較去(113)年8月(176件、2億8,740萬餘元)均下降逾5成,顯示政府打詐策略與全民識詐意識提升已獲明顯成效。 然而,網路購物詐騙呈現上升趨勢。7月平均每日受理計90件,相較前月(74件)增加21%。刑事局指出,詐騙集團常利用臉書、Instagram、LINE群組張貼熱門商品假廣告,引導民眾點擊仿冒電商網站或購物連結,並以「限時促銷」、「最後現貨」等急迫話術催促下單;事後再假冒客服,以「訂單延誤」、「重新付款」、「退款失敗需補手續費」等理由二次詐財。刑事局呼籲,民眾應選擇具第三方支付保障的正規平臺,切勿私下交易或點擊不明連結。
此外,假檢警詐騙近期仍頻繁發生,且詐騙手法升級,損壞民眾對公務機關的信任。刑事局統計,今年1至7月共受理3,114件、財損達62.05億元,平均每件損失逾199萬元,雖件數相對較少,但單件財損高,且對被害人造成巨大損失。近期更出現仿造警局背景與穿制服人員透過視訊製作「假筆錄」、傳送偽造公文,營造權威假象;並以「偵查不公開」、「帳戶涉案需監管」等話術施壓,迫使被害人不敢告知親人並依指令交付財產、金融帳戶等相關資訊,甚至有被害人在臨櫃遭行員關懷提問時,仍依詐團指示謊稱辦理裝潢,錯失攔阻時機。 臺北地方檢察署曾揚嶺主任檢察官於記者會中強調「偵查不公開」旨在避免證據滅失及保障當事人權益。因此,檢警不會要求民眾與親友隔絕聯繫,也不會透過電話、通訊軟體進行偵訊,更不會以任何理由交付財物或個資。臺灣本土劇資深男演員林郁順(黑面)則呼籲把「提高警覺」養成日常習慣,像繫安全帶一樣成為自然反應。林郁順並鼓勵大家將防詐訊息主動分享給長輩、朋友與社區鄰里,讓防詐觀念形成全社會的保護網,真正落實「全民防詐」的目標。刑事局提醒民眾於接獲可疑來電要求核對身分資料,立即掛斷電話,再撥打165反詐騙諮詢電話查證。
最後提醒民眾,近期發現歹徒假藉「普發現金1萬元」名義,發送附惡意連結的簡訊,引導民眾至假網站填寫個資,再以「辦理驗證」為由竊取金融帳戶及信用卡資訊。刑事局再次呼籲,若接獲可疑簡訊,切勿點擊連結,更不可隨意於陌生網站提供個資、金融帳戶或匯款至陌生帳戶。如有詐騙疑慮,請立即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或上「165打詐儀錶板( https://165dashboard.tw/ )」查詢最新案例,及早識破詐騙陷阱,守護財產安全。
更多資訊
刑事局統計114年上半年詐騙案件,其中「假檢警詐騙」發生計2,713件、財損計新臺幣53億1,162萬餘元(每案平均財損近200萬元),經剖析假檢警詐騙案件被害人特徵,女性被害人為男性被害人的2倍,50歲以上女性被害人約占5成2,職業為退休及家管者約占3成7,冒用機構以戶政事務所占2成3最多,交付方式以交付金融卡占5成7最多。
對此,刑事局攜手相關政府單位,針對上述族群於日常生活上最常接觸之場地及區域,包含醫院、診所、藥局、大賣場、便利商店、美容美髮店等,透過公私協力方式,運用既有電視牆及廣播設備,進行插播反詐資訊,讓民眾在等待消費或服務過程中潛移默化,藉此讓反詐訊息能夠引發討論並持續傳播,藉以提高民眾警覺心。
為了讓民眾便利瀏覽、查詢防詐相關資訊,強化民眾防詐意識,刑事局建置「165打詐儀錶板」專網( https://165dashboard.tw/ ),不僅有最新詐騙案件統計數據,同時設有最新詐騙案例,現已蒐集逾8萬則各類詐騙手法案例,呼籲民眾可透過該網站瞭解最新詐騙手法,亦可使用該網站查證所遭遇的情況是否為詐騙。
刑事局提醒,警方不會用通訊媒體(視訊)製做筆錄、法院不會通知監管帳戶,只要聽到關鍵字「證件遭冒用」、「偵查不公開」、「帳戶涉洗錢或其他不法」、「加LINE定時回報」、「監管帳戶」、「繳交公證金」,或者在電話中要協助「轉接165專線、轉接銀行專員、轉接地檢署或法院」等,舉凡來電「要核對身分」就是詐騙,請提高警覺,切勿上當。
更多資訊
據165打詐儀錶板統計,114年6月份假冒機構(公務員)詐騙案件有618件、財損金額高達新臺幣12億3千多萬元,個案被騙財損每件平均財損就將近200萬元,金額相當龐大,為所有詐騙類型之首,根據分析此類手法多鎖定退休、居家之高齡民眾,利用長輩賦閒在家時來電,藉故假稱民眾涉及不法,詐騙集團再假扮檢警稱要民眾交付財物予以監管或公證,誘騙匯出或交付鉅額款項,因此警方再次提醒並呼籲務必時時 關心家中長輩慎防此類詐騙手法,以免遭受詐騙而損失慘重!
根據實務案例,東部地區一名68歲居家的陳姓全職媽媽於7月初接到一通假冒是保險業務人員電話,稱有人要盜領自己的保險金,並已主動代為報案。隨後有一名自稱為板橋偵查隊的「王志成」警察,打電話來說陳女涉嫌詐保,隨即引導陳民製作電話筆錄,且當下需了解陳女存款、股票現況,陳女便一一告知,詐騙集團進而表示案件已移由檢察官調查,後來即有一位自稱檢察官的人來電稱,教導陳女處理詐保事宜。詐騙集團接著向陳女稱已查到陳女名下詐保洗錢贓款,要求陳女線上將定存300萬解除後,將會派出書記官至家中扣押贓款,又因陳女居家路途遙遠,不用真的將贓款領出,只要交出金融提款卡,再代為領出贓款即可。另詐騙集團以偵查不公開為由,要求每日早上9點會來電確認陳女行蹤是否在家,沒有亂跑,陳女為自證清白,不疑有他,便按照指示照辦,並在家中將2張金融卡交給詐騙集團派出的假書記官,得手後假檢察官就沒打電話來,陳女察覺有異,乃去電板橋偵查隊找「王志成」警官未果,始知遭詐而訴警偵辦。
刑事警察局指出假冒機構(公務員)詐騙流程公式,詐騙集團會先掌握受害者個資,假冒遠地機關(如派出所、醫院、健保局、戶政所或大型企業等)之人員,表示其涉嫌犯罪、身分遭冒用辦理印鑑或詐領管制藥等,隨即以協助報案為由聯繫當地派出所,就是製造被害目標與假冒機關路程遙遠之情境,引導目標與假檢警使用視訊製做筆錄。此外,此詐騙手法常結合多重角色扮演,並搭配假冒之司法文書(通知書、傳票)、公署(地檢署、警察局),使被害人陷入恐慌,再假藉偵查不公開之名義要求被害人不得掛斷電話及告知親友。刑事警察局指出「身分(證件)遭冒用」、「偵查不公開」、「帳戶涉洗錢或其他不法」、「加LINE定時回報」、「監管帳戶」、「繳交公證金」,為該詐騙手法關鍵字,並嚴正聲明檢警不會用通訊軟體聯繫及製作筆錄,民眾接到相關語音詐騙電話,務必先掛掉電話保持冷靜,即時撥打110或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詢,以保護個人財務安全。
更多資訊
目前「全民普發一萬元」法案雖已三讀通過並經總統公告,相關預算仍未經立法院審議通過,且發放方式與申請管道亦尚未正式公布,詐騙集團卻已盯上欲領取一萬元現金的民眾,近期,刑事警察局發現有不法分子冒用中央存保公司名義,製作假網站和發送詐騙訊息,誘導民眾提供個人敏感資料,意圖行騙。
根據刑事警察局的調查,詐騙集團以「全民普發現金一萬元」為誘餌,發送偽造的網站連結與簡訊,聲稱民眾需填寫個人資料以符合領取資格。這些網站外觀與中央存保公司網站極為相似,誘使不知情的民眾提供信用卡號、銀行帳戶、身分證號、密碼等敏感資訊。詐騙集團利用這些資料進行金融詐騙,對民眾的財務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刑事警察局表示,中央存保公司不會透過網站、簡訊或電話要求民眾提供任何個人資料,任何要求民眾提供身分證號、銀行帳戶、密碼等資料的訊息,都應視為可疑詐騙訊息,民眾若收到類似訊息,應立即提高警覺,落實以下作法。
1、勿點擊可疑連結:
若收到來源不明的簡訊或電郵,尤其是要求提供個人資料的連結,務必小心,不要點擊。
2、求證官方資訊:
政府機構及公共服務單位,不會要求民眾透過網路或簡訊提交敏感資訊,請透過官方網站、官方電話或165專線查證訊息真偽。
3、即刻報警或聯繫165專線:
若發現自己已經成為詐騙的受害者,或收到可疑訊息,應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直接向當地警方報案,以防止損失擴大。
4、加強防範意識:
詐騙手法不斷翻新,民眾應保持高度警覺,定期關注反詐騙相關資訊,提升防範能力。
刑事警察局強調,詐騙犯罪不僅損害民眾財產,更嚴重影響社會信任和治安穩定。警方將持續加強打擊詐騙犯罪的力度,並呼籲全民共同參與防制詐騙行動,避免成為詐騙集團的下一個目標。
如需了解更多防詐騙資訊,民眾可瀏覽刑事警察局「165打詐儀錶板」專網,隨時獲取最新詐騙手法提醒及防詐技巧。
165打詐儀錶板: https://165dashboard.tw/
更多資訊
近年來看演唱會已成為熱門的娛樂活動,114年8月將於臺中舉辦的《K-Pop Masterz 2025 In Taiwan》拼盤演唱會也因有知名韓團2NE1合體演出而造成搶票熱潮,然而在網路上購買演唱會門票也可能遭遇詐騙危害。
近期發現,一名張姓男子在社群網站看到販賣演唱會門票貼文,便私訊對方,表示欲購買演唱會門票,對方向張男提出要用購物網站進行交易並傳送一個連結要求張男填寫資料,張男照做後對方卻聲稱交易失敗,要求張男進一步聯絡購物網站的LINE網路客服,張男點擊對方提供之客服連結後,客服表示沒完成實名認證,將請銀行人員協助,並要張男依指示用網銀操作才能完成認證,張男依指示操作後,發現帳戶被騙走35萬餘元,方知遭到詐騙。
刑事警察局提醒民眾,現在假網購詐騙高發,門票、3C產品、精品等商品都可能成為詐騙集團誘騙民眾的誘餌,且詐騙集團常以需要驗證等話術要求民眾操作ATM或網路銀行,請民眾注意購買演唱會門票時,應盡量使用官方購票管道,並避免於社群網站上與賣家私下聯繫,如於交易過程,出現聲稱須辦理實名認證,並提供號稱客服或銀行人員之聯繫方式,即為詐騙,應立即停止交易並即刻通報165反詐騙專線,避免遭到詐欺危害。
165打詐儀錶板: https://165dashboard.tw/
更多資訊
刑事警察局持續號召民間企業加入反詐行列,推動「公私協力」共同打詐。本次由康和綜合證券(含康和期貨、康和投顧、康和保代)響應政府反詐政策,於114年7月22日與刑事警察局簽署防詐合作備忘錄(MOU),由刑事警察局副局長邱紹洲偕同識詐宣導專責團隊、洗錢防制及科技防詐等單位代表,與康和證券董事長鄭大宇共同出席簽署儀式。
根據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詐欺案件趨勢分析,114年6月的每日平均詐騙案件財損2億9,700萬餘元,相比113年8月迄114年5月的每日平均財損3億3,600萬餘元,下降約11.45%,顯示民眾識詐意識持續提升、公私部門積極推動防詐措施,加上全國警察機關全面打詐,已有初步成效。 然而,詐騙手法持續進化,其中假投資、假交友投資詐騙仍為主要類型。
詐騙集團透過社群媒體演算法精準投放,鎖定潛在被害人,以求職、投資、交友等名義接近民眾。實務案例中,詐團會誘導民眾加入投資LINE群組,聲稱使用特定網站或APP可獲高額獲利,初期甚至小額返利,讓被害人信以為真,進一步以解約保單、抵押房產或汽機車貸款等方式投入大筆資金,導致血本無歸。
有鑑於此,刑事警察局與康和綜合證券透過簽署MOU,提升從業人員防詐意識與倫理素養,冀望及早識別可疑情況,即時勸阻民眾受騙。
簽署儀式中,邱紹洲副局長致詞指出,康和綜合證券在打擊詐騙方面展現高度企業責任感,積極投入防詐工作。本次合作重點包括:交流「165反詐騙諮詢專線」相關資訊、共同推動識詐教育、降低民眾再次受騙風險等。也盼康和協助推廣「165打詐儀錶板」專屬網站,鼓勵公司員工及客戶善用平台上的防詐案例、詐騙手法解析及實用撇步,並主動分享給親友,共同擴散識詐資訊。 165打詐儀錶板: https://165dashboard.tw/。
網路資訊五花八門,LINE、Facebook、Instagram、Threads上更充斥各類求職資訊,在「可兼職、高獲利、遠端彈性」等新興行業廣告下,以打字工、家庭代工、金融商品抽佣等低門檻工作內容為號召,吸引被害人加入詐騙集團所創設之家庭接單LINE群組,然而LINE群成員均為詐騙集團自己人,假成員在LINE群平台上派遣工作,目的就是引誘被害人依照詐騙集團指示操作,進而衍生求職詐騙案件。
南部地區一名江姓男子日前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看到有人徵求「家庭組裝積木」的工作,對方聲稱簡單好賺,還能在家完成,江男起初成功領到兩次工資後,放下戒心。沒想到對方突然以「系統出錯」、「國際警察會查帳」為由,要求江男帳戶餘額不得超過1萬元,否則會有麻煩。接著,詐騙集團還偽造3張工程估價單,指示江男拿著估價單到銀行領錢。江男不疑有他,向銀行表示是要繳工程款,順利領出約新台幣500萬元交給一名自稱銀行專員的詐騙成員,江男回家後與母親談起此事,才驚覺受騙,報警處理。
刑事警察局提醒民眾:
1.求職務必告知親友、查證公司及應徵資訊。
2.先給錢、帳戶要清空、工程估價單等說詞都是常見詐騙手法。
3.接案工作若有異常要求,應立即停下並通報165反詐騙專線。
4.如有陌生人要你領錢轉交他人,一定要提高警覺,可能是詐騙!
防詐5不:
1.不接陌生來電。
2.不點未知連結。
3.不聽投資明牌。
4.不怕莫名威脅。
5.不給個人資料。
更多資訊
立法院甫於114年7月11日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經費加碼至5400億元,並提案將通過每人普發現金1萬元!尚未開始作業,但詐欺集團搶先發出假簡訊,誘騙民眾點入連結的假網站,刑事警察局特別提出緊急呼籲,請民眾千萬不要點進去詐欺連結,填寫個資,否則就掉入詐團陷阱! 詐騙集團往往觀察近期時事,推出最能誘惑民心的假訊息!立法院消息出現後,警方立刻發現詐團已經利用這個訊息誘騙民眾填寫個資! 目前假冒普發現金的簡訊,屬於亂槍打鳥,蒐集民眾個資與帳戶,刑事警察局再次呼籲,請務必謹守不明簡訊不要信、及不明連結千萬不要點的防詐守則,務必「斷開連結不要點」。
此外刑事局長也重申防詐五不:
1.不接陌生來電。
2.不點未知連結。
3.不聽投資明牌。
4.不怕莫名威脅。
5.不給個人資料。
更多資訊
近來所傳詐騙集團誘使民眾提供自然人憑證、密碼及身分證影本等個人資料,代為開立數位帳戶乙事,係民眾將自行將自然人憑證晶片卡及密碼交付他人之個人行為,非屬資安或資料外洩事件。
內政部指出,自然人憑證為政府機關公開金鑰基礎建設(GPKI)的核心一環,在數位發展部的資安要求及技術指導下,營運自然人憑證簽發、管理、推廣等工作。為提升憑證使用安全,持續精進技術機制,行動自然人憑證自111年2月起導入FIDO(Fast IDentity Online)2.0技術,並獲得國際FIDO組織認證,搭配行動裝置生物辨識功能,強化本人操作驗證機制,以確保憑證使用確屬當事人個人行為。
內政部強調,民眾於首次申辦自然人憑證,須由本人親臨戶政事務所,經專人進行身分查核後方能核發,其註冊身分識別與認證程序符合ISO 29115「高度」(high)保證等級。自然人憑證之申辦流程嚴謹,截至目前尚無假冒申請人代辦憑證之情形發生。
內政部表示將加強對申辦民眾的數位認知、個資及資安保護意識宣導,並再次呼籲民眾勿因貪圖金錢或便利,主動將自然人憑證及密碼交付他人使用,此行為後續恐導致個資外洩或遭冒用,而使個人蒙受不必要的法律責任及個人財產損失。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表示,近期接獲外界反映有不肖人士偽冒金管會保險局陳副局長名義,邀請民眾加入LINE好友(或群組),並宣稱可分享專業投資情報,抑或推介特定金融商品,並要求民眾匯款(或協助處理匯款)、辦理退款等詐騙情事,金管會鄭重澄清,此等均為詐騙集團手法,請民眾切勿相信。
金管會主要係訂定金融市場及金融服務業的相關政策並監督管理金融機構,不會直接涉入民眾的金融交易,更不會以任何方式要求民眾辦理匯款或給付資金。因此提醒民眾務必提高防詐意識,小心詐騙,可撥打內政部警政署「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證是否為詐騙集團犯罪手法,或可撥打金管會電話(02)8968-0899查詢;如有具體證據,亦能直接向警察或法務部調查局告發。
金管會再次提醒民眾,金管會不會以LINE或任何社群軟體與民眾聯繫業務,請勿輕易相信來歷不明之社群網站、通訊軟體訊息、電子郵件及簡訊,並小心查證相關訊息及來源正確性並建立正確的防詐觀念,以防範金融詐騙的發生。
聯絡單位:保險局綜合監理組
聯絡電話:(02) 8968-0331
如有任何疑問,請來信:本會民意信箱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近期接獲民眾反映,有不肖人士假冒金管會或銀行局人員名義,以電話與民眾聯繫,謊稱民眾之銀行帳戶有異常交易,已遭列管為人頭帳戶,或帳戶已遭凍結,並宣稱可協助處理。金管會澄清,金管會及銀行局沒有民眾帳戶往來紀錄,更不會對帳戶進行管制或凍結,請民眾小心查證,避免受騙。
金管會的職掌是制定金融政策法規及監督管理金融機構,不會直接涉入民眾的金融交易,也沒有民眾的帳戶往來情形等資料,故金管會及銀行局均不會以電話、Line、簡訊、公文信函或其他方式與民眾聯繫處理銀行帳戶問題,更無權管制或凍結民眾帳戶。金管會及銀行局也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民眾繳交保證金、安全金、稅款或擔保款項等。民眾若收到以金管會或銀行局名義聯繫的電話、訊息或文件,宣稱帳戶遭管制或凍結,或要求匯款或繳付款項,請不要恐慌,可撥打金管會電話(02)8968-0899或銀行局電話(02)8968-9999查詢,亦可撥打內政部警政署「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證是否為詐騙集團犯罪手法。
再次強調,金管會及銀行局有三個「不會」:不會主動聯繫民眾、不會管制或凍結民眾的帳戶、不會要求民眾匯款或繳納任何款項。請民眾提高警覺,共同防範詐騙。
聯絡單位:銀行局法規制度組
聯絡電話:(02) 8968-9632
如有任何疑問,請來信:本會民意信箱
假投資詐騙由於警方加強宣導力度,近期已有明顯成效。狡猾的詐騙集團為使民眾降低戒心,最近開始變化詐騙手法。以往詐騙集團會先假冒股市名人或藉由「股票翻身」、「高獲利」、「穩賺不賠」等字眼,在臉書等網路平臺打廣告,吸引民眾上鉤,待被害人點擊連結後,接續引導被害人加入LINE投資群組,群組內每天會有專家分享明牌,聲稱只要照著買,就能穩賺不賠,群組不時有成員秀出投資收益截圖,甚至曬出轉帳明細,並時不時以「再不行動,就會錯失機會」等話術引誘被害人投入資金,當被害人上鉤後,馬上會有人出面詳細介紹各種投入資金方式,可以選擇面交、臨櫃匯款、臨櫃無摺存款以及網路銀行轉帳方式。不過近期卻出現一種要求被害人到超商代碼繳費,民眾不可不防。
近期一名上班族張小姐在臉書得知投資廣告訊息,並透過廣告加入投資群組,隨後詐騙集團提供假理財專員窗口供張女加入,假理專慫恿張女加入一個假投資網站,同時宣稱保證獲利,於是張女就依照指示至該網站申請帳號,假理專向張女表示須加值金額至該投資網站方能操作,要求張女到超商代碼繳費,第一筆繳費成功後,歹徒食髓知味以網站操作出現問題,要求張女再度到超商繳費時,張女才驚覺誤入騙局,損失金額為新臺幣9萬元。
刑事警察局表示:「以前是被害人被動上鉤;現在改以上課、由被害人主動想投資,從被動變為主動之趨勢」,要防範這類手法,刑事局也提供幾點建議:
1. 避免在LINE、臉書等網路平臺進行投資,絕大部分是詐騙。
2. 請勿相信網路上投資名人,大多都是詐騙。
3. 正常投資管道不會到府收款,聲稱到府收款絕對是詐騙!
4. 投資群組要求臨櫃、ATM匯款或網路銀行轉帳,甚至是超商繳費,一定是詐騙。
刑事警察局呼籲,若發現有投資廣告宣稱「高獲利」、「穩賺不賠」或是「靠股票翻身」等,那就一定是詐騙,請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向附近派出所報案,保護自身財產安全。
全民防詐意識提升,詐騙集團為了誘騙民眾上當,詐騙手法愈加複雜,甚至透過多個不同網站轉換,降低民眾戒心。日前,一名張姓男子收到一聲稱為監理站催繳交通罰單的訊息,張男依訊息指示點擊連結後,發現為一google文件頁面, ...詳細內容
造緊張氣氛,使被害人短時間內陷入恐慌,加上一時不察,往往就容易上當受騙。此類手法在警方大力宣導和查緝下一度消聲匿跡,在沉寂一陣子之後,重新包裝再度捲土重來,相當考驗民眾的警覺心。
更多資訊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數據顯示,113年12月迄今,詐騙犯罪案件呈持續下降趨勢,就報案件數90天統計趨勢分析,整體投資相關案件,由每日平均186件下降至平均90件(平均下降達48%),整體非投資相關案件,由每日平均314件下降至平均250件(平均下降達20%),已開始呈下降趨勢,顯示政府持續強化各項打詐措施,以跨部會合作及公私協力打詐,已逐漸產生成效。
更多資訊
降低證券商從事廣告、業務招攬及營業促銷活動爭議事件,並促進證券商自律與健全產業發展,證券商公會經蒐集業者意見,修正「會員從事廣告、業務招攬及營業促銷活動管理辦法」(下稱廣告管理辦法),強化證券商廣告行為之自律規範,並經金管會備查。
更多資訊
今(114)年農曆春節假期長達9天,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提醒民眾,可運用下列防詐訣竅,注意提高防範詐騙警覺,避免不慎遭受詐騙,安心愉快過好年:
一、 投資前要查證:沒有任何投資能夠保證獲利,民眾進行投資或交易前應慎選合法金融機構及金融商品,勿輕易相信來歷不明的社群網站、通訊軟體訊息、電子郵件及簡訊;投資前更應小心查證相關訊息來源的真實性,和連結網址的正確性,注意避免掉入詐騙陷阱。此外,民眾可至金管會網站查詢合法金融機構名單、聯絡電話及其網址,進行查證,必要時亦可利用內政部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詢問確認。
二、刷卡、綁卡前要確認:用釣魚簡訊、一頁式廣告等方式,營造限時搶購、商家之點數兌換期限即將到期,或逾期繳納費用有罰金等情境,是詐騙民眾刷卡交易的常見手法。民眾進行信用卡網路交易,務必仔細閱讀一次性驗證密碼(OTP)驗證簡訊之內容,並應核對簡訊所載內容與所進行交易之目的是否相符;如為綁定信用卡的驗證,簡訊內容應載明「綁定信用卡驗證」文字。民眾如發現有任何異常情形,如消費金額及幣別不符、未進行信用卡綁定卻收到發卡機構發送綁定完成之簡訊通知等,應儘速與往來之發卡機構聯繫確認。
三、匯款、轉帳要謹慎:進行匯款或轉帳前,務必謹慎確認是否認識受款人以及其帳號的正確性,避免存款受騙或帳戶遭人利用。也要小心妥善保管及使用自身存摺、網路銀行代號、密碼、金融卡及信用卡等資料,切勿隨便提供他人。
近期仍頻接獲外界反映有不肖人士偽冒金管會暨所屬各局等行政機關及相關公務人員之名義,邀請民眾加入LINE好友(或群組),並宣稱可協助民眾處理銀行帳戶相關事宜或分享專業投資情報;抑或出具偽冒之工作證、公文等,要求民眾繳納安全金、保證金、稅款或擔保資金用途之款項等,藉以詐騙民眾。金管會再次鄭重呼籲,金管會「不會」以LINE或任何社群軟體與民眾聯繫公務,也不會直接涉入民眾的金融交易,更不會以任何方式要求民眾辦理匯款或給付款項,作為擔保、罰款或稅款等,此等均為詐騙集團手法,請民眾切勿輕易相信來歷不明之社群網站、通訊軟體訊息、電子郵件及簡訊,並提高注意、小心查證相關訊息及來源正確性,慎防金融詐騙以維護自身財產,安心愉快過好年。
更多資訊
春節是臺灣人最重要節慶,這期間民眾金融交易頻繁、網購需求增加,詐騙集團也蠢蠢欲動。為確保新年平安順遂,內政部提醒大家,過年期間投資及網購應注意「慎選投資管道」、「小心投資詐騙話術」、「慎選網購平臺」、「避免購買價差大商品」及「勿與買家交易及慎選付款方式」等5個防詐小撇步,應隨時保持警惕,遇有任何可疑狀況請勿慌張,立即撥打110或165反詐騙諮詢專線主動求證,守住荷包過好年。
內政部表示,根據統計,我國春節期間最常見的詐騙手法有「投資詐欺」及「購物詐欺」2種,兩者占比達30%以上;在投資詐欺方面,詐騙集團發布虛假投資廣告,或透過社群媒體散播「新春優惠投資方案」等假訊息,誘騙受害者進入假的投資網站或APP,這些平臺會顯示假獲利並博取信任,但當受害者準備提領獲利時,卻被要求繳納保證金或手續費,最後平臺關閉,導致受害者財產損失。在網路購物方面,詐騙集團常利用社群平臺、LINE群組等非保障性管道,或設計一頁式購物網站,以低於市價的優惠吸引消費者。受害者付款後,往往收不到商品,或商品與描述不符,甚至無法聯繫賣家時才發現遭詐騙。
內政部指出,為防止民眾被詐騙,警政署持續推動「識詐」宣導工作,透過舉辦各類活動、與名人合作拍攝反詐影片、製作素材及發送防詐簡訊等多種方式,將防詐資訊深入每個民眾的生活圈,截至去(113)年,相關宣導已觸及逾1億9,000萬人次,期盼透過提升全民的識詐知能,降低詐騙受害風險。
更多資訊
網路購物成為民眾日常,近期假買家騙賣家案件數高居不下,根據警政署打詐儀錶板數據指出,假買家騙賣家詐騙案類常在前5名,近期更發現結合「分享螢幕」導致民眾財物損失,在年關將近網路購物活躍期間,民眾不可不慎。
北部地區一名年約20多歲陳姓男子,目前待業偶爾透過臉書賣貨。於113年12月底利用臉書社團刊登販賣筆記型電腦記憶體(新臺幣1,000元,單位以下同),王姓女子主動私訊陳男,表示有意透過黑貓宅急便(下稱貨運公司)購買,惟陳男未使用過該貨運公司,故王女請陳男先連絡Line客服填寫託運條例認證,意即黑貓宅急便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等到王女收到貨,款項才會提撥給陳男,保障雙方權益。陳男轉聯繫客服林專員,由林專員指示陳男開啟螢幕分享操作網路銀行進行「託運認證」(即匯款的動作),陳男第一次成功匯款3萬元,第二次操作因為起疑,最後確認匯款並沒有點選,惟仍匯款成功4萬元,原來是對方利用螢幕分享得知網銀帳號密碼及OTP碼,林專員還一再表示認證完成會將全部款項返還到原帳戶,過了一天,陳男再詢問,林專員又表示要等數據整合後才會將錢轉回銀行,驚覺遭詐即前往派出所報案。
東部另一名30多歲林姓女金融從業人員,透過臉書販售家中幼童商品,吳姓女子私訊後表示有意透過7-11賣貨便進行交易。林女請吳女填寫寄送的資料,豈料吳女表示無法完成訂購,並主動提供7-11放心購條款連結(本案為偽冒連結),且另須聯繫李專員,李專員向林女表示賣家需開通金流服務實名制驗證,才能解決買家下單問題,接著李專員透過Line來電要求林女開啟螢幕分享,同時操作網路郵局APP匯款近2萬元完成驗證,操作後隨即收到訊息驗證碼,林女起疑不願再點選確認匯款,沒想到對方得知林女驗證碼,該款項仍遭對方領取,故前往派出所報案。
刑事警察局提醒,假買家會以無法下單為由,稱須先「託運認證」、「實名認證」、「開通金流服務」等3大話術誘騙賣家,進而透過通訊軟體分享螢幕功能,騙取民眾帳號密碼及驗證碼,進而盜取銀行帳戶或是盜刷信用卡。呼籲民眾對於網路購物務必透過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的購物平台,或是透過當面交易以降低被害風險,若有相關疑問可撥打110或165反詐騙專線多加詢問,避免受騙造成金錢損失。
更多資訊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表示,未經核准在臺設立據點之金融機構依規定不得於我國境內提供金融服務,金管會已於網站列載國內合法設立之金融機構名單與網址,民眾投資境外金融商品應透過合法管道,以維自身權益。
金管會提醒民眾,如透過不合法的金融機構進行投資,不僅易生糾紛且隱含多種投資風險:
一、於我國境内設立之金融機構需受我國法令之管轄,如有交易爭議,得透過往來銀行或循司法途逕處理,非屬專業客戶者,亦可向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提出評議,獲得公平合理、迅速有效且專業之紛爭解決途徑,更多一層保障。
二、金管會已多次向金融機構宣導應恪遵相關規定,除不得辦理未經核准之業務外,亦不得協助、介紹或招攬未經主管機關核准之外國機構在我國境內提供金融服務。倘有民眾發現不肖人士非法銷售境外金融商品,亦歡迎檢具相關具體事證向金管會或檢調單位檢舉,以共同維護市場秩序。
近期有民眾欲申請信用貸款,在臉書瀏覽到一則銀行信貸廣告後,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對方隨後以LINE聯絡該民,聲稱須先行匯款才能驗證資金,請其開啟LINE視訊通話並分享手機畫面,要求在通話中操作個人網銀進行轉帳,藉此獲取網銀帳密,事後再私自登入操作轉帳,致該民共損失新臺幣30餘萬元。
隨著科技網路發展,全球網路詐騙案量節節攀升,且手法日新月異。新興詐騙手法係歹徒假冒金融機構,張貼借貸廣告吸引民眾LINE,再以「核貸」、「驗證資金」等名義,要求民眾使用LINE視訊「螢幕共享」功能分享自身手機螢幕畫面,並引導民眾操作網路銀行,在登打個人帳密時,詐騙集團即可透過螢幕共享功能即時觀看,事後再登入民眾帳號盜轉存款。
刑事警察局提醒民眾,如有資金需求,請循正當管道向合法金融機構申請,且莫誤信網路不明廣告,申貸過程如遇要求LINE視訊並開啟螢幕分享畫面,係近期詐騙集團慣用手法,請慎防洩漏個人重要資訊料。
更多資訊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今(28)日於行政院院會報告「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下稱打詐行動綱領)2.0版阻詐面向精進措施。
打擊詐欺為政府施政首要項目之一,防制詐騙需要跨部門、跨領域的合作,金管會在行政院的政策指導下,遵循打詐行動綱領1.5版四大面向之策略及行動方案,與內政部及相關部會、各金融機構共同攜手,攔阻詐騙案件的金流。金融機構透過臨櫃關懷客戶提問,112年迄今攔阻金額已超逾新臺幣155億元。
金管會指出,打詐行動綱領2.0版,透過「識詐」、「堵詐」、「防詐」、「阻詐」、「懲詐」,升級為五大面向持續推展跨部會合作,強化跨域合作、運用AI科技防詐共同打擊詐欺犯罪及納管虛擬資產服務提供業者(下稱VASP)為三大工作重點,希望達到保護民眾財產安全與降低犯罪損害的目標。
更多資訊
「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下稱打詐專法)業於113年7月31日公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依據該條例之授權,經會商相關機關,將於近日訂定發布「金融機構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防制詐欺犯罪危害應遵循事項辦法」(下稱本辦法),就金融機構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下稱虛擬資產服務商)等二個主體,存款帳戶、電子支付帳戶、信用卡及虛擬資產帳號等四個管理標的,分別規範同業照會機制、通報司法警察機關機制、金警聯防機制、被害人遭詐騙匯出款項之返還等作業,以預防及遏止不當利用金融服務從事詐欺犯罪,加強保障民眾權益。
口袋證券榮獲臺灣證券交易所舉辦的113年度證券商反詐騙評鑑活動「傑出獎」,肯定口袋證券在防範投資詐騙、保障投資人權益方面的努力與成效。作為全台第一家純網路券商,口袋證券以確保投資人交易安全為首要責任,積極保護投資人資產與個人資料,並且強化安全防護措施與技術,致力於打造安全、可靠的交易環境。
此次獲獎表示口袋證券獲得業界肯定,口袋證券總經理林聖哲分享,口袋證券透過以下關鍵舉措,使公司在本次評鑑中脫穎而出:積極響應證交所「5D 反詐行動」:口袋證券配合證交所反詐指導,落實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通報詐騙案例,並且在下單介面、對帳單置入反詐警語。
全面推進反詐宣導:口袋證券官方網站建立「反詐騙專區」,並且在《口袋台股APP》、《口袋美股APP》、各社群平台分享詐騙案例與防範技巧,幫助投資人提升風險意識。
快速查證管道:口袋證券提供即時查證與專人協助服務,包含:線上客服、官方LINE帳號、電話客服,讓投資人在面對可疑情況時能迅速獲得支援。
口袋證券也持續升級防護技術,並且使用分戶帳系統,以確保交易過程均受到金融監管機構監督管理;此外,本公司也委託公正第三方資安檢測公司,定期進行資安弱點掃描,同時採用先進的數據加密和驗證機制,以確保交易過程中資料傳輸的安全和穩定。
口袋證券承諾將繼續優化內外部防詐機制、加強反詐教育推廣,並且呼籲投資人「保持警覺、立即求證。」攜手打擊詐騙,共同守護每一分財富。
詐騙手法五花八門,網路貸款也成為詐騙集團利用目標,詐騙集團會以新辦手機抵利息、月租費即貸款本金等話術,來誘騙借款人申辦手機及門號,並藉此取得證件、存摺和新手機;借款人以為可省下貸款成本,其實重要個資早已被用在非法行為中,甚至成為人頭帳戶,這類貸款詐騙:
1、冒用公司資訊:詐騙集團仿效知名銀行設立假平臺網頁。
2、來路不明廣告:詐騙集團發送自稱某銀行貸款廣告訊息,提供不明網址,要求申請者進入平臺申請並註冊帳號。
3、標榜免聯徵,保證借款:合法貸款,會經過審核和照會程序。
4、要求提供個資、帳戶及申辦手機門號:切勿輕易繳交、出借或出售身分證件、存摺帳戶、密碼或申辦手機及門號。
5、詐騙話術:聲稱帳戶內要有資金流動才能提高信用額度與貸款資格,多是貸款詐騙陷阱。
更多資訊
近期屢有外界反映有不肖業者冒用合法金融機構或財經專家學者名義成立LINE投資群組,透過群組宣稱使用專用通道,可不限數量優先申購股票,民眾加入後,會通知民眾抽中多張股票,須馬上匯款至指定帳戶,否則將有違約情事,並有出具偽造金管會之違約申報通知書,及派員收取現金或誘導至銀行ATM操作匯款等情事,金管會鄭重澄清,此為詐騙集團手法,請民眾切勿相信。
金管會提醒民眾,金管會主要係負責金融市場及金融服務業相關政策之訂定與執行,以及監督管理金融機構,不會以任何方式要求民眾匯款或給付資金。此外,合法金融機構也不會要求民眾將投資款項匯至個人銀行帳戶。
投資人務必提高防詐意識,投資理財前務必停看聽,如有詐騙疑慮,可撥打「165」警政署防範詐騙專線,查證是否為詐騙集團犯罪手法,或直接撥打反詐騙諮詢專線(02-2737-3434)查詢合法業者相關資訊,審慎確認投資或交易係透過合法金融機構進行,以維護自身權益及保障財產安全。
更多資訊
金融詐騙層出不窮,誰都有可能是下個受害者,上當一下指,後悔可是一輩子!
收到名人教投資、高獲利、高利息、短期高收益...
請務必 #給你的錢一首歌的時間,跟著 #5D反詐冷靜想一下 要訣:
Don't 1 | 不接陌生來電
Don't 2 | 不點未知連結
Don't 3 | 不聽投資明牌
Don't 4 | 不怕莫名威脅
Don't 5 | 不給個人資料
反擊金融詐騙,5D反詐行動,等你一起動!
#5D反詐行動 #5D反詐冷靜想一下 #給你的錢一首歌的時間
數位發展部次長林宜敬昨日指出,「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預計第四季上路,Google、LINE、Meta三大平台也表示會全力支持政府打擊詐騙,而在打詐以外,數發部未來將會與NGO(非營利組織)合作, ...
近日媒體報導,有不法分子利用「高獲利投資」或假冒政府機關名義,誘騙民眾將房地產作為抵押向所謂的金主借款,並勾結專用代書辦理抵押設定。此類手法往往會以各種理由扣除高額費用,可能涉及詐騙行為。內政部提醒民眾,遇到類似情形應提高警覺,可撥打24小時的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求證,避免輕易將房地產設定抵押,防止上當受騙。
為加強保護民眾的不動產安全,內政部自105年10月31日起,推出「地籍異動即時通服務」。民眾可至地政事務所或上網免費申請該服務,當名下不動產發生移轉或抵押設定時,系統將自動發送手機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協助民眾隨時掌握不動產權利的變動,進一步保障財產安全。
此外,內政部也籲請地政士在執行業務時,必須嚴格遵守法令規範,並堅持職業倫理與自律原則,確保不動產交易的安全與公正,切勿為了一己之利違法操作,損害人民的財產權益。內政部強調,任何涉及違法行為的地政士,將依地政士法嚴厲處理,絕不寬貸。同時,請相關不動產從業人員若發現疑似不法行為,應立即向有關單位提出檢舉,共同防範不法行為的發生。
常見假冒機關(公務員)詐騙手法多為撥打民眾電話並屏蔽來電號碼,以被害人證件遭冒用身分辦理各項文件、請領健保補助或電話費未繳等理由,並協助轉洽檢警機關報案,也因退休人士賦閒在家,較易成為此種詐騙的潛在被害人。刑事警察局統計假冒機構(公務員)詐騙113上半年總財損高達新臺幣(以下同)1億3,586萬元,經分析113上半年被害民眾中有6成6年齡高於50歲,證實假冒機關(公務員)詐騙較高發於中高年齡層。
北部地區一名70多歲高姓的退休男子於今(113)年9月初接到一通未顯示來電號碼且自稱戶政事務所的人員電話,稱有人持有高男的身分證件資料來申辦戶籍謄本,故來電確認。高男向對方表示並無請人代辦後,對方表示將協助轉接警察單位報案,隨後中午即接到同樣隱藏號碼且自稱林姓警官的電話,要求高男加LINE製作筆錄,另傳送數張翻拍之偽造司法文書,稱高男因證件遭冒用而涉嫌販毒罪,且經通知三次未到庭而遭法院通緝;又稱該案業由地檢署張主任檢察官承辦,須依照指示加入該假檢察官好友,俾利配合調查有助於證明於高男清白,過程中張主任檢察官強調案件尚在偵查,本於偵查不公開之規定,不得向家人透漏。高男不疑有他聽從指示,自行提領「公證金」40萬餘元並交付到府取款之公證處專員,隨後詐騙集團食髓知味,繼續要求高男設定約定轉帳195萬元至指定「公正帳戶」,高男配合轉帳後開始起疑,上網至法院通緝系統查詢未發現通緝資料,始覺受騙,向警方諮詢後報案,共損失約235萬。
金管會近期接獲金融資安資訊分享與分析中心(F-ISAC)通知,有不名人士冒用金管會名義成立「查詢支付命令系統」網站,意圖蒐集民眾個資(包含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銀行帳號及密碼),已洽請相關單位封鎖上開偽冒網站查詢(停止解析),並提醒民眾勿點閱來路不明之網站,以防受騙。
金管會表示,本會並未建置「查詢支付命令系統」網站,民眾於查詢相關資訊時,建議直接洽詢相關機關,亦可撥打「165」警政署防範詐騙專線,查證是否為詐騙集團犯罪手法;並提醒民眾勿點閱來路不明之網站,於使用相關網站服務時,除應確認網站來源外,應避免提供不必用之個人資訊,以防個人資料遭冒用或權益受損。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表示,近期屢有接獲外界反映有不肖人士偽冒金管會或銀行局人員名義,邀請民眾加入LINE好友(或群組),並宣稱可協助民眾處理銀行帳戶相關事宜或分享專業投資情報,抑或出具偽冒金管會人員之工作證、金管會公文或周邊機構名義要求民眾繳納安全金、保證金、稅款或擔保資金用途之款項等,金管會鄭重澄清,此等均為詐騙集團手法,請民眾切勿相信。
金管會主要係訂定金融市場及金融服務業的相關政策並監督管理金融機構,不會直接涉入民眾的金融交易,更不會以任何方式要求民眾辦理匯款或給付資金。因此提醒民眾務必提高防詐意識,小心詐騙,可撥打「165」警政署防範詐騙專線,查證是否為詐騙集團犯罪手法,或可撥打金管會電話(02)8968-0899查詢;如有具體證據,亦能直接向警察或法務部調查局告發。
金管會再次提醒民眾,金管會不會以LINE或任何社群軟體與民眾聯繫業務,請勿輕易相信來歷不明之社群網站、通訊軟體訊息、電子郵件及簡訊,並小心查證相關訊息及來源正確性並建立正確的防詐觀念,以防範金融詐騙的發生。
本公會與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於113年8月22日簽署反詐騙合作備忘錄,並共同製作打詐宣導影片,影片透過常見之期貨交易詐騙手法以宣導民眾防詐意識。
近期外界頻頻反映,瀏覽網路頁面或影片時,常發現有不肖人士假借名人名義,以投資經驗分享或高額獲利誘使民眾加入投資群組,誘騙民眾下載特定APP,佯裝購買有價證券之詐騙手法。金管會呼籲民眾,不要輕信高報酬虛假訊息,不隨意匯出款項,審慎判斷訊息真偽,以避免詐騙案件發生。
為提供民眾多方查詢管道,提升防詐資訊揭露透明度,金管會已於官網「防範非法證券期貨業宣導專區」揭示合法證券期貨業者名單及非法業者型態供民眾查詢。另各證券期貨相關公會亦建置「非金管會核准之證券期貨業者及商品警示專區」,揭示可疑業者或商品資訊;投信投顧公會並已於官網「投信投顧反投資詐騙專區」建置「投信投顧合格登錄人員」查詢系統,供民眾查證合法投信投顧業者及其業務人員。
金管會提醒民眾,從事投資理財前務必提高警覺,審慎判斷往來業者是否為合法金融機構,遇有疑慮時得撥打反詐欺諮詢專線(2737-3434),以免落入詐騙陷阱。
近期屢有外界反映有不法人士出具偽造之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營業執照、保證金契約書、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內部控制制度聲明書、金管會公告及函文等公文書詐騙投資款項情事如附件,金管會鄭重澄清,此為詐騙集團手法,請民眾切勿相信。
金管會主要係訂定金融市場及金融服務業的相關政策並監督管理金融機構,不會直接涉入民眾的金融交易,更不會以任何方式要求民眾辦理匯款或給付資金,提醒民眾務必提高防詐意識,小心投資詐騙,可撥打「165」警政署防範詐騙專線,查證是否為詐騙集團犯罪手法,或直接撥打金管會電話(02)8968-0899 查詢;如有相關資料,也可直接向警察或調查局告發。
金管會再次提醒民眾,若透過經濟部查詢公司登記資料,應注意合法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登記營業項目應為「H304011 證券投資顧問業」,而非一般投資顧問業。金管會已請證券期貨周邊單位持續辦理防制投資詐騙宣導,金管會證券期貨局及證交所等證券期貨周邊單位,與證券期貨三公會之網站並已設置專區,提供投資人查詢合法業者名單及反詐宣導資訊,並設立反詐騙諮詢專線(02-2737-3434),由投保中心提供反詐騙法律諮詢服務,減少投資人遭受金融投資詐騙之損害。
近日有不明人士盜用口袋證券的商標和員工肖像,於Facebook上假冒本公司建立「口袋證券」的粉絲專頁,企圖誘騙投資人,該帳號任何活動均與本公司無關連,請投資人切勿點擊任何連結或提供個人資訊給該虛假粉絲專頁,避免權益受損或衍生糾紛。
口袋證券特此提醒您: 本公司及其業務人員均不會透過簡訊、電話、電子郵件或社群媒體(如Facebook、LINE)等方式提供交易軟體下載連結,或邀請投資人點擊任何連結,或要求提供個人資訊。
本公司並未辦理股票推薦、代為操盤、持股診斷、實戰教學、區塊鏈/虛擬貨幣投資等社群或投資平台相關業務,為保障您的個人資料安全,請務必提高警覺,切勿輕信來路不明之簡訊、電話、電子郵件或社群邀請,以免遭受財務損失。
如果您收到任何口袋證券名義的不明訊息或懷疑訊息,或對任何涉及本公司名稱的應用程式有疑問,請立即聯繫口袋證券查詢,以保障您的權益。
如果發現任何可疑訊息,請檢附相關證據向警政署反詐騙專線165、警政署165反詐騙系統或法務部調查局舉報或尋求協助。 請加入我們的官方社群以獲取正確的公司訊息:
近期詐騙事件頻傳,請投資人提高警覺,切勿輕信來源不明之投資訊息與管道,謹慎進行多方求證,以避免受騙,感謝您的合作與支持。
「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已正式於臺灣證券交易所網站的公開資訊觀測站內上線,民眾可點擊首頁左方大圖示,或由「重要訊息與公告」項下「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查詢」路徑進入。
進入專區後輸入年份點選查詢,即可瀏覽由證券商通報之詐騙案例列表,繼續點選詳細資料按鈕,則可顯示詐騙態樣說明、證券商因應措施及澄清說明等詳細資訊。
證交所希望透過此專區之資訊分享,讓投資人持續更新近期常見的詐騙手法,例如飆股推介、申購股票、抽獎中籤等,詐騙集團利用保證獲利等話術,騙取投資人重要的財產,不可不慎。另一方面,證交所亦鼓勵證券商一齊出力,積極於專區內分享所接獲之詐騙案例,並落實客戶關懷,共同努力減少投資詐騙案件數量。
近來發現詐騙集團冒用櫃買中心標章(LOGO),宣稱其為「天宏證券櫃買中心」,誘騙投資人註冊帳號,並宣稱可進行免費開戶、一鍵交易、籌碼分析、智慧選股等。櫃買中心鄭重澄清,該網站非櫃買中心所建置,櫃買中心亦未授權其使用櫃買中心之LOGO圖檔,且該網站非為經許可之證券服務機構所經營,投資人請提高警覺,避免受騙。
櫃買中心提醒投資人切勿輕相信來路不明之投資網頁,對於鼓吹加入投資群組或勸誘購買股票及其他金融商品資訊應審慎判斷,確保自身權益,以免受害。
櫃買中心呼籲,投資人若有發現疑似證券期貨詐騙情事,可立即撥打「證券期貨反詐騙諮詢專線」(02)2737-3434查證,亦可至金管會網站「防範非法證券期貨業宣導專區」查詢合法證券商、期貨業、投信投顧業資訊,並可利用警政署反詐欺專線165,檢具相關具體事證向司法機關提出檢舉。
現今通訊軟體使用方便又快速,民眾日常生活時常使用,但這也讓歹徒有機可趁,衍生出許多詐騙手法,包括冒用名人身分,勸誘民眾加入投資群組進行詐騙等。為提升民眾防騙意識,櫃買中心以寓教於樂之方式推出「2024年防制金融投資詐騙線上互動遊戲」,參加活動不僅可以提升防詐功力,還有機會抽中新臺幣100元之超商禮券。
櫃買中心表示,「2024年防制金融投資詐騙線上互動遊戲」自6月24日推出後,反應相當熱烈,本次活動抽獎名額係依參加活動的總人數決定,目前參加人數已突破1萬人,抽獎名額確定由500名增加至800名,後續還會隨著參加人數的累積持續增加,最多有機會抽出2,000名,所以趕快揪您的親朋好友們,一起來參加。
尚未參加櫃買中心「2024年防制金融投資詐騙線上互動遊戲」的民眾,可點擊 活動網頁 或於 櫃買中心網站首頁 點選連結參加活動,歡迎民眾把握機會踴躍參與。
鑑於近年投資詐欺案件數及財損金額仍居於各類詐騙案件之首,為保護投資人權益,切勿輕信並點選不明之電話、簡訊、電子郵件、手機通訊軟體或社群媒體廣告網站連結及安裝不明程式,更勿進一步匯款、交付財物或提供個資以維護自身權益及保障財產安全,務必確實採取停、看、查三個步驟,杜絕所有可能的金融詐騙。一旦發現有疑慮的訊息時,請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亦可透過本公司 LINE官方帳號 或 撥打反詐騙專線0809-089-001查詢,以確保自身權益。
另為加強防範金融投資詐騙教育宣導,證交所於官網建置「證券投資反詐騙專區」,以提醒投資大眾應審慎判斷投資訊息真實性,提升自身反詐騙防禦能力。
證交所配合金管會執行網路詐騙廣告蒐報機制,每天蒐集、檢舉FB和Google上的疑似詐騙廣告,截至113年4月 已經檢舉超過18000則。今天教你2招,快速辨別詐騙集團(ง •̀ω•́)ง✧
✦防詐2妙招:
✦被騙了怎麼辦:
若疑似遭遇投資詐騙,請儘速檢具相關具體事證,就近向轄區派出所、分局等警政單位報案。一旦發現有疑慮的訊息時,請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亦可透過 證交所證券投資反詐騙專區 查詢。
務必確認自身投資或交易是否透過合法金融機構進行,以維護投資權益及保障財產安全。
隨著股市熱絡,許多民眾熱衷於俗稱「抽股票」的新股申購抽籤以賺取價差。詐騙集團看準民眾想要賺好康的心態,冒用○○投資公司名義製作假投資網站或APP,並宣稱通過特殊管道可以「不限張數、高中籤率、抽中再匯款」等各種話術誘騙民眾投入資金,證券商公會提醒投資人千萬別上當,勿掉入詐騙集團「抽股票」的陷阱。
公開承銷新股申購(俗稱「抽股票」),是首次上市櫃或已經上市櫃的公司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透過公開管道提供投資人申購。申購人需依照指定張數申購,在銀行交割帳戶裡應備足認購價款、申購處理費及中籤通知郵寄工本費,若申購人帳戶裡存款不足,將會被認定為不合格件,無法參與抽籤,並不會構成違約交割或影響個人信用。
證券商公會表示「不限張數、高中籤率、抽中再匯款」是詐騙的話術。依照現行規定,申購人只能選擇一家券商辦理申購,且重複申購會被判定為不合格件而取消申購資格,申購的張數也有一定的限制,不會是不限張數。另外,股票申購是先預扣款項再公開抽籤,不會是中籤後再匯款。而且愈熱門的股票申購人愈多,中籤率就會愈低,不可能保證有高的中籤率。
證券商公會也呼籲投資人一定要找合法的證券商申購股票,因為只有合法證券商可以辦理這項業務。
除此之外,投資人如需查證是否有新股公開申購的資訊,可至臺灣證券交易所官網的「市場公告>公開申購公告」、證券商公會官網的「承銷公告」或者各券商官網查詢;至於中籤與否則可以透過申購證券商的下單APP、官網,或是集保結算所的「集保e手掌握」APP進行查詢。
證券商公會也藉此提醒,不法人士可能會偽冒券商名義進行詐騙,民眾一定要有警覺,如果是匯款到個人帳戶一定是有問題。民眾如有疑慮,可至金管會網站「防制詐騙專區」及證券商公會官方網站查詢合法業者名單,或是撥打證券期貨反詐騙諮詢專線(02)2737-3434(三思三思)查證。
詐騙集團看準民眾對虛擬貨幣的不了解,透過包裝手法讓你深陷詐騙、洗錢危機。今天證交所公開常見的虛擬貨幣詐騙手法.,讓你心頭抓乎定,輕鬆識破詐騙集團。
✦虛擬貨幣詐騙手法
✦聰杜絕詐騙手法
虛擬資產交易風險高!民眾應充分瞭解其運作模式、務必審慎評估。請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亦可透過 證交所證券投資反詐騙專區 查詢。
最近,證交所收到許多投資人詢問投資公司的真假,詐騙集團常使用投資公司名義,誘騙民眾加入LINE群組,投資前要多方查證!
✦檢核投資公司真偽有三招
投資前務必小心查證往來業者是否為合法金融機構,並審慎研判投資群組或社群媒體有關股市或投資內容,才能守護好自己的荷包。
看到網路平臺的投資廣告 好吸引人,好想試試看?等等〜先來看看假投資詐騙 實際上怎麼騙.ᐟ.ᐟ 你才不會輕易上當,成為詐騙集團的肥羊。
✦假投資群組詐騙手法
了解以上詐騙手法還不夠,快點擊刑事警察局的實例影片,完整揭露詐騙集團與被害人對話,包你一看就懂。
投資前停看聽,證交所關心您。
近來發現有詐騙集團,利用口袋證券優良信譽「冒用本公司名義」及架設「假網站、假APP」大量以邀請客戶加入 LINE 群組、FACEBOOK(臉書),提供不明連結要求下載不明 APP 等方式,推介投資商品,意圖使人受騙上當,請投資人接獲前開Line訊息或簡訊時,切勿點擊任何連結或填載任何個人資訊。
提醒您,本公司不會推薦飆股、也不會有專員要求投資人將款項劃撥或匯款到特定帳戶、更不會有專員直接向投資人收款,如有前述狀況均屬詐騙手法,請您不予理會且勿點選不明連結,以免遭受損害!
若有疑問,請直接與本公司確認,或撥打內政部警政署 165 反詐騙諮詢專線。